剛才發表了我前兩天終於收尾寫成的第三階段讀書會心得

就在我的部落格<歷史上的今天>發現去年的今天-Mar 14 Sat 2015,我剛開始設計籌畫第一階段的讀書會,連書單都還沒完善。文章在此 

那時候甚至連<小我使用指南>都尚未成書。

第三階段讀書會心得跟大家分享,文章轉貼如下:

 

第三階段讀書會總心得。

原本第三階段的讀書會主題為:瑜珈讀書會。

在第一階段從頭腦智性理解到第二階段將智性理解運用落實,在生活層面上的建構會需要身體層面的配合。

近年來風行世界的瑜珈練習,背後有很深的理論基礎,除了跟老師學習體位法在身體上做鍛鍊,心智上若能搭配理解瑜珈深層的意義,鍛鍊將會更深入,也更知道自己為何而練。

但實際完成之後,我覺得可以把主題改為:實修讀書會-深入了解實際修練的方法:瑜珈與覺醒的創造之路。

實修讀書會書單

第一周:瑜珈之樹

第二周:哈達瑜珈

第三周:巴坦加里的瑜珈經

第四周:你的心就是宇宙

第五周:瑜珈真的有用嗎?

第六周:生活就像練習

第七周:讓心自由/他們辦到了

第八周:覺醒之後

第九周:實現夢想時會發生什麼呢

第十周:最小阻力之路

(在這十一本書當中,第四周那本書在下次舉辦的時候會刪除,因為真的沒有太大的用處,該書並非處於實修的宇宙能量流中,沒有符合本次主題。)

讀書會的前半部我們專心在有中文文本的瑜珈修練書籍上,幾乎每一本書都會提及瑜珈經的經文內容。

艾揚格清楚透過瑜珈之樹的比喻,來介紹瑜珈八支的分類與內涵,也在書中提出<瑜珈經>開宗明義說:約束意識的活動就是瑜珈。

而約束、自制這個主題關鍵字也一直在後續的文本中出現。

<瑜珈經>也說:跟神結合的瑜珈才是真正的瑜珈。其中載明了練習瑜珈的五種障礙(無知、自我中心、執著、憎惡、堅守有形體的生活),提出我們必須非常了解本性(瑪雅),否則不可能從中跳出來得到解脫。也強調我們必須清楚認識本性(小我),持續維持警覺並注意才不會被本性所奴役。

<哈達瑜珈>就是透過出力、用巧勁來征服身體的一種修練法,用來打斷身體偷懶的習慣。你(小我與身體)討厭什麼,你就去做你討厭的、如果不想被強迫接受,你就轉身迎向它;害怕的,就轉身面對它,仔細端詳檢視它。

哈達瑜珈是在幫我們提【煉】身體,把人身改成更精純的能量身。

<瑜珈真的有用嗎?>一書中,有很詳細對於左脈右脈中脈的介紹,也提出很多實際練習瑜珈時必須注意的呼吸法。最重要的就是有意識地控制自己的呼吸,在本書中再度引用瑜珈經所言:控制心靈的改變,就是瑜珈。(同樣的句子不同的翻譯)而本書也更詳盡的解釋了瑜珈經中提到的本性(=自我=錯誤的念頭),是如何扭曲並阻塞了我們的內脈。提出我們如何能透過瑜珈練習種下業力好的種子,以及種子的運作方式、擺脫壞種子的步驟。其後更加詳盡的介紹了自制對於整個瑜珈修練的重要性。

小我才需要瑜珈,整個練習都是為了小我與更低層的我而做的。

從這幾本介紹瑜珈修練精神內涵的書中,我們可以看到人類如何透過瑜珈體位法的修煉來改變與轉化本性(小我)

<瑜珈真的有用嗎?>這本小說體裁的書中,我們可以看到融合了佛學思想的修練精華,作者藉由自身佛學背景加上他對瑜珈經典的修習與認識,更深入的詮釋了業力/種子,扭曲的念頭形成的本性。

這個本性並非人類的天性、更非人類本來的設計。

全都是一股扭曲的能量穿鑿附會而形成的龐然大物。背後有強大的集體扭曲文化影響,由此開啟了我們讀書會的後半部,由肯恩威爾伯的<生活就像練習>一書完美的銜接,如何在生活中覺醒的創造。

整個第三階段所讀的書,都深刻影響了我對於日常生活的看法。

可以說,透過對於瑜珈以及各種實修方法的認識,日常生活不再是由瑣事堆疊起來的無聊細節,而是時刻能轉化的道路,或者說是時時等待開採的金礦。

 

當然這過程並非平順的切換,而是經歷過相當劇烈的起伏震盪,本性的頑強不可小覷,要與小我搶奪主導權,需要耐心與毅力。

這就是為什麼第四階段的讀書會主題在後半段浮現出來,是以行星能量為主的金星讀書會。在金星的主題下,從平面廣度與垂直深度去探討小我到底為何讓我們依戀不已、小我的價值、真我的價值與力量是如何被掩蓋。

 

美的力量會帶著我們穿越粗糙物質世界的阻礙,進入宇宙實相之中嗎?我是很期待這趟旅程,沿途風光很跌宕驚人,說不上愉快,但覺醒本來就是粉碎自己的幻覺,從來不是正面或輕鬆的過程”----阿迪亞香緹<覺醒之後>,對小我來說是很絕望的一種經驗。

只要記住,小我的絕望就是真我的希望,這句話或許可以做為我瑜珈修練時的咒語真言。時時提醒自己,勇敢前進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strology20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