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+0316+
剛才在更新部落格文章的時候,忽然間要我談恐懼.
恐懼是後天學來的反應.

由於我非常容易受到驚嚇,
在成長過程中我很快就學會恐懼很多人事物.
或者可說我把驚嚇跟恐懼畫上等號.

可是驚嚇與恐懼並不一樣,
於是我的恐懼常常讓他人感到困惑,例如我恐懼籃球,羽毛球,蝴蝶等會朝我飛過來的事物,哈哈,也就是說我會放大我的驚嚇反應,到後來演變成為一種預先恐懼的機制.

而大部分人恐懼的事物,例如:怕丟臉,怕沒面子,怕別人的議論,怕換工作,怕找不到另一半諸如此類的事情,我完全沒有辦法理解,也就是說,我完全不怕.

直到去年,我才開始把釐清自己的不理性恐懼,只不過是驚嚇的延伸.

於是我理解到很多人的恐懼是兒時驚嚇的延伸,或者說是,兒時看到父母對於某些事件的反應(怕親戚知道小孩考試不及格,怕鄰居知道夫妻吵架等等),或者是父母對小孩行為的反感與言語攻擊(比如說你這麼壞沒人會喜歡妳)造成的驚嚇.

簡單來說,在我個人經驗與理解上,恐懼不過是驚嚇的延伸.

既然知道如此,我現在就能夠用另一個角度看待自己的不理性恐懼.

首先,我認知到我就是很容易受到驚嚇.

然後,受到驚嚇的當下我仍然會驚嚇,但與老習慣(壓抑驚嚇的反應到無意識中演變成為恐懼)相對,我當下就會笑自己---你還真好嚇!

當我正面面對我的驚嚇時,不過就是個好笑的反射.當笑出來之後,驚嚇也就散逸了~或者是說驚嚇的目的已經達成了,讓我養成在當下就警覺的狀態.也就是所謂的<活在當下>.

這是我處理我不理性恐懼的方法.

如果是兒時陰影造成的恐懼,步驟大同小異,首先確認自己的恐懼是什麼? 然後試圖找到造成這恐懼的原因(追溯記憶深處or列表都挺有幫助),確認那原因是否依舊存在.(比如害怕別人的議論,別人到底是誰?自己怎麼會以為自己是公眾人物,或者超級巨星,生活一舉一動都備受注目?!真的有人在看嗎?還是那個別人只是父母或是某個親戚?你真的要為她們的批判而活嗎?)

總之,勇於提問,往往能夠在這些問題之下,發現恐懼只不過是一個放大的幻想.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strology20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